发布时间:2009-04-17 所属栏目:病虫害防治 热度:℃
小麦赤霉病防治要点
近几年,由于小麦机械收割的程度不断提高,秸秆大量还田,麦糠吹散在田间,使小麦赤霉病发生逐渐加重。赤霉病是危害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,被危害的小麦穗部呈粉红色,所以叫赤霉病。据观察,在干旱的情况下,大部分小麦品种都易感赤霉病。特别是高水肥地块更易多发,温麦和新麦系列品种染病更重,周麦16和百农矮抗58病穗率可达10%。赤霉病不但影响小麦产量还引起小麦子粒腐败变质,该病病菌分泌的毒素还能使人畜中毒。
小麦赤霉病是难以彻底防治的病害。大多数农民在播种时未选择抗病品种,如果不及时防治,就会遭受较大的损失。据我场近两年的观察,小麦赤霉病在拔节至孕穗期很少发生,主要在小麦抽穗至盛花期危害麦穗。这段时期气温较高,所以流行很快。大多数农民对赤霉病了解较少,思想上不够重视,发病初期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。如果不及时防治,在盛花期遭受连阴雨天气,几天之内田间就会出现大量的枯白穗,这时再喷药补治也很难控制了。而及时防治的麦田发病明显较轻。由于防治时机较短,看到穗上个别颖壳发白干枯时,并且有红色斑点时就应及时喷药防治。也可根据天气变化情况,宁早勿晚,由于小麦赤霉病是一种真菌病害,所以在小麦挑穗旗至抽穗初期,每亩用多菌灵100克或稀唑醇(禾果利)50克加水30公斤进行喷雾防治,效果较好。由于赤霉病主要危害小麦穗部,所以一定要使用雾化好的喷雾器,并尽量抬高喷杆,重点喷施穗部使麦穗受药均匀,并根据天气情况,最多间隔7天,小麦齐穗并大量开花时再进行第二次防治。如果天气连阴,病害严重,在小麦灌浆初期仍需防治1次,才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。据我场观察,在小麦抽穗至灌浆期只防治1次的,喷药量较大也未能取得较好的效果。所以笔者建议农民在防治时一定抓住时机,提高认识,不怕麻烦,克服靠天收的思想,尽量控制病害,才能实现增产增收。
原为我国北方地区温室中的一种害虫,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塑料大棚等保护地生产迅速发展,其分布地区逐渐扩大。除为害温室和大棚甜瓜、西瓜外,寄主植物已达70科270种植物,如黄瓜、番茄等多科蔬菜及其他多种作物。
藤稔葡萄在近成熟期、裂果、烂果现象比较严重,有的甚至达30-50%的经济损失。针对裂果问题,笔者通过十多年的栽培经验,总结出防治藤稔葡萄后期裂果的主要措施。 一、造成裂果的原因 1、种性问题。⑴由
粉蝶幼虫叫菜青虫,以幼虫为害,1至2龄幼虫咬食叶肉,留下一层透明的表皮,随虫龄增加食量,5龄幼虫为暴食期,把叶片吃成孔洞、缺刻,甚至仅剩叶脉和叶柄,最好把幼虫消灭在3龄以前,采用Bt乳剂、粉剂(苏云金杆菌)500至1500倍液,在气温20摄氏度以上时喷雾,或用生物肥皂
在我国栽培面积较大的食用菌有蘑菇、香菇、平菇、银耳、黑木耳、皱环球盖菇、滑菇、松菇等20余种。近几年,食用菌栽培更是成果可喜,但据栽培户反映,时常有食用菌病虫害发生,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。现介绍八种病虫害的防治简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