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09-08-04 所属栏目:病虫害防治 热度:℃
病毒病又叫孤丁病、抽疯病,为菜心的主要病害。分布广泛,发生普遍。保护地、露地都发病,以夏秋发病较重。一般病株率5%~10%,对产量影响不明显,严重时病株可达20%~30%,显著降低菜心产量与品质。
病毒病又叫孤丁病、抽疯病,为菜心的主要病害。分布广泛,发生普遍。保护地、露地都发病,以夏秋发病较重。一般病株率5%~10%,对产量影响不明显,严重时病株可达20%~30%,显著降低菜心产量与品质。
1、症状
此病主要在幼苗期发生,因品种或毒源不同,染病后常出现两种症状。
畸形花叶型,表现心叶明脉、扭曲、畸形,外叶颜色浓淡不均,皱缩歪扭,显现明显花叶或斑驳症状。
坏死斑点型,多在外叶上出现许多大小不等,近圆形至不规则形黄褐色至灰褐色坏死斑,病斑中央明显凹陷,边缘常具有黄色晕环,随病害发展病叶黄化坏死。
2、病原
由多种毒源单独或复合侵染所引起。主要毒源为芜菁花叶病毒(简称TUMV),其次为黄瓜花叶病(CMV)和烟草花叶病毒(TMV)。但现在毒源组成有新的变化。据广州近年测定,同20世纪50~60年代相比,芜菁花叶病毒由近90%降至60%;黄瓜花叶病毒由10%左右上升至近30%;烟草花叶病毒和其他病毒由0分别上升至7%和近3%。而复合侵染由当时未发现激增至46%。不同地区与广州的情况虽有差异,但基本趋势一致。
3、发病特点
上述几种病原病毒皆可在田间或保护地内的寄生植物(含杂草)上存活越冬。在广州周年都有十字花科和葫芦科蔬菜种植的地方,病害终年都可发生,无明显越冬期。田间传病主要通过蚜虫非持久性传毒,其次通过汁液传毒。通常在高温干旱、蚜虫活动猖獗的年份和季节,病害易发生流行。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。
4、防治方法
(1)因地制宜选育和选用抗病品种。
(2)与非十字花科作物实行2~3年轮作。
(3)加强田间管理。
病害流行年份改移植为直播,合理密植;基肥与追肥并重,适时追肥,尤应抓好莲坐期、发棵肥和结球期施肥,喷施叶面营养剂及0.2%磷酸锌水剂,促植株早生快发;采用小拱棚覆纱网(20目塑料纱网)栽培,防病增产效果明显。
(4)药剂防治。
①抓好避蚜、诱蚜、防蚜:银灰色反光膜拱棚或拉银灰塑条(网孔30×30厘米)避蚜,或设黄板涂机油诱蚜,或喷50%抗蚜威3000倍液等杀蚜。
②喷药防治。发病初期喷洒20%病毒A500倍液,或1.5%植病灵1000倍液,或83增抗剂100倍液,或0.2%磷酸二氢钾+尿素(1∶1)+(0.05%~0.1%)黑皂或肥皂,2~3次或更多,隔7~10天1次,喷匀喷足。
原为我国北方地区温室中的一种害虫,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塑料大棚等保护地生产迅速发展,其分布地区逐渐扩大。除为害温室和大棚甜瓜、西瓜外,寄主植物已达70科270种植物,如黄瓜、番茄等多科蔬菜及其他多种作物。
藤稔葡萄在近成熟期、裂果、烂果现象比较严重,有的甚至达30-50%的经济损失。针对裂果问题,笔者通过十多年的栽培经验,总结出防治藤稔葡萄后期裂果的主要措施。 一、造成裂果的原因 1、种性问题。⑴由
粉蝶幼虫叫菜青虫,以幼虫为害,1至2龄幼虫咬食叶肉,留下一层透明的表皮,随虫龄增加食量,5龄幼虫为暴食期,把叶片吃成孔洞、缺刻,甚至仅剩叶脉和叶柄,最好把幼虫消灭在3龄以前,采用Bt乳剂、粉剂(苏云金杆菌)500至1500倍液,在气温20摄氏度以上时喷雾,或用生物肥皂
在我国栽培面积较大的食用菌有蘑菇、香菇、平菇、银耳、黑木耳、皱环球盖菇、滑菇、松菇等20余种。近几年,食用菌栽培更是成果可喜,但据栽培户反映,时常有食用菌病虫害发生,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。现介绍八种病虫害的防治简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