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近几年套袋苹果发生问题看,不论套纸袋还是套塑膜袋的果,最普遍、最严重的是果面上发生黑点病。
从近几年套袋苹果发生问题看,不论套纸袋还是套塑膜袋的果,最普遍、最严重的是果面上发生黑点病。
病症辨识 发病初期,果实萼洼周围出现针状小黑点,黑点直径逐渐扩大,有的如芝麻大,有的像绿豆大。病斑只发生在果实表皮,口尝无苦味,不会引起果肉溃烂,贮存期也不扩展蔓延,这是本文重点论述的黑点病;有些黑点分布在萼洼上部和果顶周围,胴部也有,黑点一发生就成较大的斑点,只为害皮层,口尝有苦味,也不会引起果肉溃烂,生长后期和贮存期黑斑扩大,并稍凹陷,此病为缺钙引起的痘斑病,严重时和苦痘病并发;有的浅褐色斑点,在果面上分布无规律,病斑较大时,病部溃烂,扩展快,会造成整果溃烂。病烂处口尝有甜味,此类为轮纹烂果病;有的果点粗大暴裂,呈黑点状,多是含铜、锰离子或乳剂类药物刺激所致。 黑点病主要发生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,雨季进入发病高峰。连阴天气、地势低洼、树势较旺、树冠郁闭、施氮肥多的果园,发病重。
发病原因 据最新研究鉴定,套袋苹果黑点病源是链格孢菌和粉红聚端孢菌。黑点病的致病菌和苹果霉心病、斑点落叶病的致病菌基本一致。 套袋果比不套袋果黑点病发病重是个普遍现象。黑点病的致病为半知菌亚门的弱寄生菌,一般不侵染果面。套袋果处在湿度大、透气差、温度高的条件下,易引起病菌侵染发病。不论是纸袋还是塑膜袋,下雨后袋内积水,不能较快排除,纸袋湿后长久不干,袋湿度过大,或袋的底角排水口未鼓开时,都会加重黑点病发生。
防治措施 套袋前能否正确用药,是套袋成败的关键。既然已知引起黑点病的病原是引起霉心病和斑点落叶病的病源,就应该用多抗霉素(或保丽安)、农抗120、菌立灭等特效药,在花后和套袋前连喷2—3次防治。要指出的是,喷克、大生等代森锰锌类保护性杀菌剂,喷晚了不行;甲基托布津等渗透性杀菌剂,对轮纹烂果病有效,对黑点病无效;波尔多液和其它一切含铜离子的杀菌剂套袋前都不宜使用,而且对黑点病无效;杀菌剂的药效期一般10天左右,套袋前喷药间隔期不要超过10天。脱袋后不要喷任何有毒有污染的药剂。
原为我国北方地区温室中的一种害虫,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塑料大棚等保护地生产迅速发展,其分布地区逐渐扩大。除为害温室和大棚甜瓜、西瓜外,寄主植物已达70科270种植物,如黄瓜、番茄等多科蔬菜及其他多种作物。
藤稔葡萄在近成熟期、裂果、烂果现象比较严重,有的甚至达30-50%的经济损失。针对裂果问题,笔者通过十多年的栽培经验,总结出防治藤稔葡萄后期裂果的主要措施。 一、造成裂果的原因 1、种性问题。⑴由
粉蝶幼虫叫菜青虫,以幼虫为害,1至2龄幼虫咬食叶肉,留下一层透明的表皮,随虫龄增加食量,5龄幼虫为暴食期,把叶片吃成孔洞、缺刻,甚至仅剩叶脉和叶柄,最好把幼虫消灭在3龄以前,采用Bt乳剂、粉剂(苏云金杆菌)500至1500倍液,在气温20摄氏度以上时喷雾,或用生物肥皂
在我国栽培面积较大的食用菌有蘑菇、香菇、平菇、银耳、黑木耳、皱环球盖菇、滑菇、松菇等20余种。近几年,食用菌栽培更是成果可喜,但据栽培户反映,时常有食用菌病虫害发生,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。现介绍八种病虫害的防治简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