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09-09-06 所属栏目:病虫害防治 热度:℃
棚栽黄瓜主要病虫害的防治
近年来,棚栽黄瓜病害的种类逐年增多,给生产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,现介绍几种病虫害的病状及防治经验,供大家参考:
1.细菌性角斑病发病初期为鲜绿色水浸状斑,逐渐变为淡褐色,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,灰褐或黄褐色,湿度大时叶背溢有乳白色浑浊水珠状菌脓,干后具白痕,病部质脆易穿孔。茎、叶柄和果实上病斑为水渍状圆斑,潮湿时有白色黏液,干枯后为白色。
防治上可采用对种子进行70℃恒温干热灭菌72小时(种子含水量须在10%以下),或用50℃~52℃温水浸种20分钟,然后再用清水浸种3小时后催芽播种。发病初期用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或30%DT杀菌剂多500倍液或5%百菌清粉尘剂1000倍液喷施、防效较高。
2.枯萎病枯萎病病菌生命力极强,能在土壤中存活5~6年以上。高温高湿是枯萎病发生的有利条件,在温度24℃~27℃,土温在25℃~30℃时,病害发生快。氮肥过多,酸性土壤(pH=4.6~6)发病较重。线虫多的地块及大水漫灌的地块发病均较重。
防治上除选用抗病品种外,可以采取与非瓜类蔬菜、葱韭等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,以减少病原菌在土壤中的积累;或在发病初期,用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。或用70%敌克松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%立枯净800倍液灌根,每株灌250毫升,每7天灌一次,连续3次。目前,嫁接是防治黄瓜枯萎病较理想的方法,具体方法是用根系发达耐低温抗枯萎病的黑子南瓜做砧木,以黄瓜为接穗,靠接或插接,防病效果极好,防效可达95%以上。
3.霜霉病发病初期,叶背或叶缘出现水浸状淡黄色不规则的小斑点,随着病情的发展,病斑逐渐扩大,并受叶脉限制形成多角形黄色斑。发病严重时小病斑汇成大病斑,在潮湿条件下病斑背面长出灰黑色的霉层。病叶由下向上发展,严重时全株叶片枯死。
防治上,首先要施足底肥,适当增施磷钾肥,培养壮苗,膜下浇水,减少浇水次数。加强通风,降低空气湿度。二是药剂防治,具体可选用25%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~1000倍液、90%疫箱灵可湿性粉剂500~600倍液、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~600倍液、72%克露可湿性粉剂600~800倍液、72%普立克水剂600~1000倍液喷雾:也可每亩每次用20~30克百菌清烟剂熏棚。每7~10天用药一次,连续防治3~5次。
4.根结线虫黄瓜根结线虫病症状主要表现在根部,轻病株症状不明显,重病株则较矮小,发育不良,结实不好,在干旱条件下中午萎蔫。将病瓜秧拔起,会发现侧根或须根上产生大小不等的瘤状根结。有的呈现串珠状发生,使根系变粗,解剖根结,会发现病部组织内有很小的乳白色线虫。
防治上可采用深翻晒土、闲时灌水,增施腐熟有机肥等方法,黄瓜生育期间发生线虫,选用50%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30%佳盛微囊悬浮乳剂500倍液灌根,每株灌药液0.25~0.5公斤,一般灌1次即可。
原为我国北方地区温室中的一种害虫,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塑料大棚等保护地生产迅速发展,其分布地区逐渐扩大。除为害温室和大棚甜瓜、西瓜外,寄主植物已达70科270种植物,如黄瓜、番茄等多科蔬菜及其他多种作物。
藤稔葡萄在近成熟期、裂果、烂果现象比较严重,有的甚至达30-50%的经济损失。针对裂果问题,笔者通过十多年的栽培经验,总结出防治藤稔葡萄后期裂果的主要措施。 一、造成裂果的原因 1、种性问题。⑴由
粉蝶幼虫叫菜青虫,以幼虫为害,1至2龄幼虫咬食叶肉,留下一层透明的表皮,随虫龄增加食量,5龄幼虫为暴食期,把叶片吃成孔洞、缺刻,甚至仅剩叶脉和叶柄,最好把幼虫消灭在3龄以前,采用Bt乳剂、粉剂(苏云金杆菌)500至1500倍液,在气温20摄氏度以上时喷雾,或用生物肥皂
在我国栽培面积较大的食用菌有蘑菇、香菇、平菇、银耳、黑木耳、皱环球盖菇、滑菇、松菇等20余种。近几年,食用菌栽培更是成果可喜,但据栽培户反映,时常有食用菌病虫害发生,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。现介绍八种病虫害的防治简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