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09-10-27 所属栏目:病虫害防治 热度:℃
水稻在生长过程中,常因病害或虫害导致枯心。正确判断水稻枯心原因,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防治,是保证水稻高产、稳产的有效措施。 一、水稻枯心的简易诊断 1、由虫
水稻在生长过程中,常因病害或虫害导致“枯心”。正确判断水稻“枯心”原因,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防治,是保证水稻高产、稳产的有效措施。
一、水稻“枯心”的简易诊断
1、由虫害引起的“枯心”。大螟、二化螟、三化螟、蝼蛄等危害水稻均可造成“枯心”、其主要区别如下:大螟危害的症状表现为虫孔大、虫粪多,粪便一般排于水稻叶鞘与茎秆之间。被害稻茎叶鞘、叶片均变黄色。其危害以稻田边为重,田中间较轻。
二化螟危害表现为卵孵化后幼螟先群集于水稻叶鞘内侧取食为害,被害叶鞘外先出现水渍状黄斑,后逐渐发黄枯死。幼螟稍大后再蛀入稻茎,导致水稻剑叶叶尖发黄,严重时心叶枯死。被蛀稻茎上有虫孔,孔外虫粪少、孔内虫粪较多。
三化螟危害的表现为幼螟先啃食水稻心叶,导致心叶失水纵卷如葱管状、青白色,俗称“假枯心”。将卷缩的心叶抽出,可见断面整齐。若螟虫继续为害,咬断心叶、破坏生长点,则心叶彻底枯死,成为“真枯心”。被蛀稻茎虫孔较小,孔外无虫粪,孔内有白色细粒状虫粪。
蝼枯危害水稻,常将稻丛从基部部分或全部咬断,致使水稻心叶发黄枯死。被害水稻易整株拔起,稻茎上无虫孔,也无虫粪。此类枯心一般在水稻晒田或因长期干旱、稻田无水时才易发生。
2、由病害引起的“枯心”。水稻病毒病与白叶枯病均可造成水稻“枯心”,两者区别为:病毒病引起的“枯心”症状与三化螟造成的枯心相似,但稻茎上无虫孔、无虫粪,心叶不易拔起,叶片夹于玻璃片中挤压无菌脓。
白叶枯病引起的“枯心”以水稻分蘖期发生居多。发病后先是病株心叶或心叶下1-2叶失水,卷缩、青枯、坏死,随后其他叶片也逐渐卷缩、青枯,最后全株叶片枯死。取新鲜病叶一小片夹在玻璃片中挤压,对光查看,可见叶脉口处有黄色菌内脓流出。
二、水稻“枯心”的防治措施
对螟虫危害造成的“枯心”,可喷施锐劲特、特杀螟、虫挫等对症杀虫剂予以防治。
对蝼蛄危害造成的枯心,可在水稻落水晒田时,用拌有敌百虫的麦麸等毒饵诱杀。
对病毒病引起的枯心,应在水稻播种前将稻种用强氯精浸种,并做好稻飞虱、叶蝉等带毒昆虫的防治工作。
对白叶枯病引起的枯心、除做好水稻种子消毒外,在白叶枯病发病初期,应及时喷施施宝灵、叶枯宁等对症药剂予以防治。
原为我国北方地区温室中的一种害虫,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塑料大棚等保护地生产迅速发展,其分布地区逐渐扩大。除为害温室和大棚甜瓜、西瓜外,寄主植物已达70科270种植物,如黄瓜、番茄等多科蔬菜及其他多种作物。
藤稔葡萄在近成熟期、裂果、烂果现象比较严重,有的甚至达30-50%的经济损失。针对裂果问题,笔者通过十多年的栽培经验,总结出防治藤稔葡萄后期裂果的主要措施。 一、造成裂果的原因 1、种性问题。⑴由
粉蝶幼虫叫菜青虫,以幼虫为害,1至2龄幼虫咬食叶肉,留下一层透明的表皮,随虫龄增加食量,5龄幼虫为暴食期,把叶片吃成孔洞、缺刻,甚至仅剩叶脉和叶柄,最好把幼虫消灭在3龄以前,采用Bt乳剂、粉剂(苏云金杆菌)500至1500倍液,在气温20摄氏度以上时喷雾,或用生物肥皂
在我国栽培面积较大的食用菌有蘑菇、香菇、平菇、银耳、黑木耳、皱环球盖菇、滑菇、松菇等20余种。近几年,食用菌栽培更是成果可喜,但据栽培户反映,时常有食用菌病虫害发生,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。现介绍八种病虫害的防治简法。